近日,2018年支付宝年度账单正式发布,无数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“晒”出自己的账单。许多人面对账单上高额的支出,纷纷在微博与朋友圈哀叹“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穷”,一方面自嘲“看账单才知道自己那么有钱”,另一方面也表示新的一年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,多存钱,少花钱。
对此,舆论担忧:许多人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,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,而移动支付与网络消费愈加方便,使得年轻人花钱更加大手大脚,以至于入不敷出。暂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,但显然,它遮蔽了我们看待当代青年消费欲望的另一种视角,即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到底意味着什么?
当然,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是个人必然而且基础的经济活动,很难想象现在有多少人能不消费商品、自给自足地存活下去。对于个人来说,很多时候,你并不清楚用货币换来的商品或服务,到底能不能给予你想要得到的东西。尤其在今天,年轻人的消费内容并不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,而更多的是兴趣、爱好与服务,年轻人在消费这些产品时,除了得到它实际的内容以外,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身份感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早就在他经典的著作《区隔》中指出,不同阶层群体在进行消费活动时,其实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在社会上的位置。这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,是一种“虚荣”或者不追求实际的表现,相反,表明自己的身份才能帮助个人跻身更高的阶层,同时,更高的阶层也会变换其他的消费活动,以阻止其他人向上移动与其竞争,以保持自身地位的稳定。
近40年来,社会生活与阶层分布剧烈变动,年轻人在成长与工作环境中,同样也会面对严重的身份焦虑以及向上流动的渴望。按照布尔迪厄的分析路径,消费活动正是解决这种焦虑的途径——例如,受近年来兴起的健康生活潮流影响,年轻人更倾向于消费有机食品或者办健身卡,这并非只是盲目跟风,而是年轻人在展示自己具备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品位与能力,与之前被视为更“不现代”的生活方式进行切割。为了获得这样一个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,负债消费仿佛就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“投资”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一个“惊险的跳跃”,因为更上层的阶层会随时变动它的消费品位,以阻止外来者。而这种消费行为的变换,往往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困惑。
所以,如果对当代青年的消费,只是讨论“消费升级”与“消费降级”与否,就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。只有对此有更深刻的体察,以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审视,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。